张久长:以工匠精神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
-
20, 221, 221); line-height: 23px; margin: 15px 0px 0px; padding: 12px 5px 6px;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 white-space: normal;">[导读]张久长说,他要创作完成一场大型的专场演出,以“一带一路”为时代主题,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融合国际元素.
张久长先生即兴演奏,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
10月京城,万物峥嵘。
一夜小雨过后,天气显得异常清爽,云朵在空中飘着,像在吟诵秋天的丰硕。
夏日的喧嚣正悄然隐退,代之而来的激扬流淌在街衢里,砥砺着匆忙的人群。
此刻,严谨、执着的张久长正时而冷静时而激昂地谈论他的文艺之道,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更演绎了音乐之美。
这一天是2017年10月12日,记者对面,是在艺术的时空隧道里矻矻65年的音乐人张久长。
张久长出生于1952年,在文化、知识匮乏的年代他却成为了卓越的艺术人才。他并非成长在音乐世家,是什么造就了他的艺术才华?是天分,以及对艺术与生俱来的感悟、挚爱、坚韧、毅力和日复一日的锤炼、研磨。
张久长说,他的父亲曾经有一把小提琴,年轻时也偶尔拉琴。在张久长的印象中,这把琴造就了家中最尊贵的艺术氛围。
这把琴好像与张久长有缘。从此,悠悠琴声开启了他的艺术人生。大提琴、小提琴、横笛、作词、作曲、诗篇、小品等文学创作……张久长广泛的涉猎拓宽了他的视域、彰显了他的才情。从小就爱好文艺的张久长,学校里有文艺活动他总是积极参加。早在1971年,在开滦煤矿文工团演出京剧“智取威虎山”“定计”片段中他扮演过杨子荣。
1974年,张久长在开滦煤矿文工团创作的“乐器合奏”《你追我赶学大庆》曾多次在唐山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迎接外宾晚会上及其他大型活动中演出。
1975年11月,张久长在人民大会堂全国煤炭会议上演出“乐器合奏”,受到李先念、纪登奎等领导人的接见和好评。
才情展现,展现的是风华正茂,更是张久长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解读张久长不能仅仅局限于文艺创作。张久长的大脑就像一个研究所,这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
1972年,张久长曾成功组装8管三波段收音机,组装12寸黑白电视机。之后又研究掌握了焊工、钳工、木工、音响、视频、制冷、汽车机电、设计组装、数字焊机、中频炉模拟、LED广告牌声光控制、三系列油烟净化设备、交通岗指挥警察自动指向模拟盘、红外线遥控500A开关柜、五台皮带机自动运行模拟、楼房电梯自动控制模拟、机器手自动吊运装卸货物模拟等等,这些设备的机械部分,一次侧电路、二次侧电路、CPU电路、PLC程序编写都是张久长亲自设计、组装、调试。
在夜晚只要可以看到手表零件的轮廓,凭着手感将一只手表的零件拆下,然后重装,分针、秒针、时针不差分毫,这绝对算得上高难度的技术活,但这难不倒张久长。
他还曾把直径几十道左右的手表断秒轴用银焊对接,把直径十几道的摆轴用锡焊对接。当然,要在粗轴部位焊接。
张久长说,掌握了电学理论、设备原理之后,对于机电设备维修就是轻车熟路,听、摸、闻、看、测是常用之法。就拿彩色电视机来说,根据色彩、图像、声音、亮度等,可判断出电视有无故障,以及故障的部位,甚至某个损坏的零件。
张久长说,“音乐和电学相通”。干好什么事都得靠天赋加勤奋,求知加好学,理论加实践,科学加严谨,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开拓进取,直至成功,这些理念在他身上,得到了极好的印证。
1992年,在文艺领域成果丰硕的张久长创办“唐山市久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并开设了多个专业。张久长主讲机电自动化课程。有的学员想学小提琴、横笛、唱歌等他就免费教。
电子电工高级阶段要用到高等数学,电工专业英语单词,这也没难住张久长,自学能力超强的他过五关斩六,在电学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变频技术、PLC编程、微机操作、劳动法、合同法、心里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砥行立名、建树颇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3年里,张久长不仅考取了电子电工高级技师职称,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师、获得国家高级考评员资格,还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有的成为国企技术骨干或领导,有的成为民营企业家,有些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
“带着你的真诚,带着你的笑颜,飞吧时代的精英,越过万水千山,你好啊亲爱的朋友,不同的语言同一个呼唤……”张久长作词作曲的《国际友谊圆舞曲》一时风靡,优美的旋律传递到了热爱和平、珍惜友谊的世界各国人民心中。
艺术的素养和厚重的积淀让张久长更加丰富多彩。
2010年,国家外交部主导的“中俄汉语年”演出中,张久长创作的俄罗斯结合新疆民歌基调的“国际友谊圆舞曲”,唱响在汉语年的有关联欢交流活动中!
2011中欧青年交流年,张久长创作的“中欧青年圆舞曲”,唱响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中心广场!
2013年,张久长应邀在国家外交部欧亚司年会演出,并做他创作的歌曲的导演指挥,他创作的《我们是光荣的外交官》《我心中的外交官》受到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官及家属的高度评价。张久长走下舞台时,很多人都含泪与他热情相拥,很多外交官和家属说:张老师,你创作的歌唱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我们喜欢!
2015年,央视团队携手群星音乐演唱会《天佑中华,大爱无疆》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张久长应邀表演小提琴独奏!
2016年,张久长在央视全国残疾人随州公益演出中,在北京西站至随州的动车上,当大家都在熟睡时他用了四个小时学习了随州的风情后创作了十句开场诗,并在演出时演奏了小提琴独奏!
2017年6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一带一路”会议上,张久长创作的“国际友谊圆舞曲”作为该次会议的背景音乐循环播放!
2017年9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张久长演唱了他创作的《我们是光荣的外交官》《我心中的外交官》,演奏了小提琴独奏,弘扬了“一带一路”的倡议!
在河北廊坊为企业益演写诗,在背景通州百姓春晚北京赛区的启动仪式上益演……在香河大型演出的舞台上、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的舞台上、在辽宁盘锦红海滩边的舞台上、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在广西灌江论坛的舞台上……都留下了张久长的身影、诗篇和琴声!
张久长一步步向他的艺术巅峰迈进。在这个历程中,张久长就像一位工匠,可谓呕心沥血。
张久长说,搞文艺创作不是那么风光潇洒,而是严谨艰辛的。为了创作美洲杯帆船锦标赛的《中国水手之歌》,他先体验了水手工作及生活后便一个人躲在城市郊区的院落里,与世隔绝40天,配器、配唱、音乐制作完成时,我的胡子和头发长得长长的,对着镜子一照,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当他坐在櫈子上打开电脑和音响,听着刚创作的《中国水手之歌》,他的心神随着歌曲摸拟海浪的旋律不由自主地起伏着、跌宕着。“我创作了歌曲,歌曲又感动了我,听着听着我的两眼不由得湿润了,这是成功的欣喜和激动,连听了三四遍我才从旋律中走出来,我找到好久未用的剃须刀和剪子开始理发了。写字台上,一杯茉莉花茶幽香四溢。”
对艺术的痴迷,让张久长总是心怀梦想。那么,他最近的梦想是什么?
张久长说,他要创作完成一场大型的专场演出,以“一带一路”为时代主题,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融合国际元素,比如,俄罗斯歌舞、罗马尼亚歌舞、乌兹别克歌舞、杂技等,构筑高平台和大背景,为世界奉献出具有政治和艺术双重意义的好节目,从而倡导世界和平,睦邻友好。
65岁的张久长谈起未来信心十足,他的周身,散发着艺术的光彩。
在张久长创作的诸多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生活和诗意之美。
“太阳升起来,鸟儿枝头摆,我送爸爸上班到门外,爸爸推着自行车,我送上盒饭是妈妈炒的菜,爸爸弯腰亲亲我的脸,我牵爸爸衣襟不分开,爸爸挣钱给我买花衣,我盼爸爸早回来……”
这首《爸爸再见,爸爸byebye》是张久长上班离开家门时与三岁女儿告别时的场景再现。他在上班途中一边骑车一边思考,觉得歌曲基本成立,便把自行车停放在路边,掏出纸笔草记下来,抽时间再精雕细刻。张久长善于聚焦生活中的瞬间,加以文艺提升,把真实、善良、美好、朴实的精神、思想、形象、刻画出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爸爸再见,爸爸byebye》成为少儿和大众喜欢的歌曲。
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这个“送爸爸上班到门外”的小女孩如今已是央视麾下的一名优秀主持人。无论是央视、外交部、两会乃至重要领导人出访的专机上,都有她知性端庄的身影。她就是张惠珺,又名张慧君。作为知名主持人、资深媒体人、两会记者,张惠珺一次又一次出现在中国乃至国际舞台上,人们在她靓丽出众的气质中,看到了来自于一个文化艺术教育门庭的家风家教。她是父亲创作外交歌曲的提倡者、支持者、演唱者、推广者。
张惠珺介绍,父亲一向认真、严格、敬业。
在张惠珺大约三岁时,父亲曾经给她特意制作过一把小提琴,意在培养她的音乐素养,只是那时候张惠珺年龄太小,理解不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在练琴时,每逢出现音准失误,便会受到父亲的耐心指导和批评。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张久长不仅培养出了具有高尚艺术情操和文化修养的女儿,还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有一次,张惠珺假期从学校回家,原以为拉开冰箱会找到可口的棒冰,没想到,视书如命的父亲竟然把冰箱当书柜使用了。张久长的书较多,科技类、律法类不胜枚举,最多的是文学类、史学类、艺术类的书。货架上、橱柜里、写字台上都放满了书和文稿。书籍,不仅见证了张久长对文化和艺术的钟爱,更为培养孩子的积极上进精神,铸就了知识的阶梯。
从15岁开始创作诗和歌曲,张久长已经写了50年,9000多篇作品书写出了他的大写人生。
从古韵悠悠的杭州到凤凰涅盘的唐山,再到文化厚重的北京,张久长的人生路上,蕴藉了太多的坚韧执着、艺术诗意,以及高尚的品格和情怀。唐山大地震时张久长救护了30多名伤员和自己的奶奶,危难和关键时刻印证了他的品质。因此他的作品才会接地气、大众喜欢、宽广大气、悠扬细腻、旋律优美、高境界正能量……这是张久长作品给读者直抵人心的启迪。好思想才会有好修养,好品质才会有好作品。
张久长虽年逾花甲,但他和女儿张惠珺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对祖国外交事业的热忱与贡献、对大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与践行,都体现了艺术家们最本真的情操。
张久长一再地说,要认真学习中央精神,扎根泥土、融入民众、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增砖添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结束对张久长的专访时,我想起一句至理箴言:语言穷尽处,音乐才开始……(常 晶)
刘林副总编辑会见主持人张惠珺一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