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
-
《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
[意]卢卡·巴拉内利/
[意]埃内斯托·费里罗 著
毕艳红 译
译林出版社
|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 alt="读书|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 alt="读书|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 alt="读书|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 alt="读书|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 alt="读书|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 alt="读书|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 alt="读书|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 alt="读书|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 alt="读书|与卡尔维诺度过的时光">
■申霞艳
对一位作家最好的纪念,是在窗下静静地打开他的书,让他的语言在你的心中流淌、回旋。把《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看成一本图文并茂的传记是不够的,编撰者、翻译家和出版人的用心可谓精心,每一行字与注释、每一帧图及说明、字体的颜色甚至字号,都让我这样的职业读者动心,沉浸。
其实,传记本身并非卡尔维诺所愿,他说“传记或个人信息属于极为隐私的内容。公开这些信息犹如进行心理分析。(至少我认为,我从未进行过心理分析。)”他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并补刀:“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是不是和我们熟悉的钱钟书先生关于鸡蛋和母鸡的比喻异曲同工?
1972年,他写下为他带来世界声誉的作品《看不见的城市》,在如实而逼真的描绘中蕴藏着消费时代的预言,城市化是人类欲望的产物,也不断激发人类逐新追异。我的博士论文开篇,就引用了卡尔维诺对欲望都市的细致描绘。事实上,卡尔维诺一生在很多大城市生活、漫游、写作。在我当老师之后,常常会在课堂引用他的《为什么读经典》和《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立体的具有时代感的卡尔维诺,他乐于行动、在不同的城市居住,在不同的语言里生活,当编辑、写小说、写了上千封信、有自己独特的批评风格。卡尔维诺的独特性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的整个家族成员都是科学家(农艺学、化学、植物学等),高智商,崇尚创造,他的家人写出了很多科普性的小册子,这些册子伴随着卡尔维诺的成长。我们70后一代一直觉得该“学好数理化”,很难不对这样的作家另眼相看。
崇尚科学必然会在作家的书写中打上烙印,即对语言精确性的追求。即使写一块日常莫过的肥皂,卡尔维诺也会妙笔生花,描摹其妙——“不断涌入彩虹色的怀抱,就像极具说服力的迂回语,又像浮夸的委婉语……它通过夸耀自己的面纱、裙裾、舞会礼服说服水与我们的双手共舞”。又如对于肖像,他说是“一个人的轮廓加上这个人与自己的轮廓之间的关系”,一张脸“是由一个永远具有决定性的生理面孔和一张文化面孔组成的,文化面孔以某种方式满足管理生理面孔的需要。”卡尔维诺写下了许多让世界传颂的金句,他对经典的十几条定义就广为流传。他对精确的追求,对轻盈的呼唤,对翻译的反思,对语言的自觉……无不耐人寻味。
我花了很多时间,仔细辨认佐证卡尔维诺一生光阴的照片,看一生的光阴如何落在人的脸上、心上、眼睛里以及他周围的阴影中。每帧照片都是他自我的一部分,有些深邃,有些天真,有些陷入沉思。更多的是合影,他与家人,他在世界各地游历、交友、讲演,从事出版工作的工作照,他与同事以及诸多艺术家的合影……我长久地陷入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的合影中,多么希望将他们面前的茶杯斟满,向二十世纪文学巅峰致意。
卡尔维诺微微前倾,笑意盈盈;博尔赫斯已经看不见了,但眼中仍光芒依稀,他的拐杖与卡尔维诺的倾斜平行,他的头微微偏向卡尔维诺。吊灯在他们之间,有些光照亮“通向蜘蛛巢的小径”;有些光照进“小径分岔的花园”。1984年,卡尔维诺在阿根廷参加关于奇幻文学的回忆,博尔赫斯也应邀参加了。当埃斯特告诉这位失明的高龄作家,卡尔维诺也在场时,博尔赫斯说:“我从沉默中认出了他。”高处相逢,不必假借外物。这两位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却用他们的写作——非英文写作——丰富、更新了世界文学,也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想象和对文学的态度。
卡尔维诺曾在巴黎居住很长时间,与罗兰·巴特等名人交往密切,感情深厚。巴特曾在一档法国电视节目上评价卡尔维诺:“他的情感流露和创作中……有种敏感,也可说是人性,甚至我想说是仁慈……在他的观察评判中,总有一种不伤人也不咄咄逼人的讽刺,其中有疏离,有微笑,还有同情。”卡尔维诺对人世的洞察、对度的把握中蕴含着科学理性。这种科学理性也是联系他和罗兰·巴特的情感纽带之一,将他们俩对摄影的思考——作家的感性表达与评论家的理论笔触——对读会获得更深刻的认知。
卡尔维诺“是一位现代的、充满怀疑精神和讽刺精神的人,是非常清楚什么是梦幻和什么是现实的唐·吉诃德,他穿梭在现实和梦幻之间,一直心眼明亮”。
1981年,卡尔维诺接受采访时留下一份影像资料,曾为展望2000年提出过“三个关键词、三个法宝”,多么像他留给我们的箴言:一、背诵诗歌,很多诗歌,不论你是儿童、青少年,还是老人。如果一个人在精神上不断重复这些诗歌,那么它们将伴随他一生。二,专注于困难的、需要发挥到极致的事情,需要努力的事情;警惕简单的、肤浅的、为了做而做的事……不仅在语言上也包括在所做事情上,要专注于精确。三、要明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随时可能消失。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一切,相反,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享受其乐趣。
卡尔维诺的魅力永驻在那些不朽的作品中,驻在活生生的人物中,也驻在这本引人沉浸、引人遐想的传记中。
(作者系文学评论家,暨南大学教授)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推荐阅读
- 上一篇: 朱熹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精于思考
- 下一篇: 2月14日星期三,农历正月月初五,工作愉快,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