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舞台|芳香疗愈师:气味融入生活,芳香疗愈身心
-
晚上7时,坐落于浦东新区的一家芳香疗愈室里光线昏暗,6名顾客随意舒适地躺在垫子上,掌心磨搓间,薰衣草与岩兰草精油散发出的天然芳香萦绕鼻尖。她们闭上双眼,如同进入了冥想。芳疗师周怡席地而坐,用形态各异的敲钵敲击着大小不一的铜钵与水晶钵,时而深沉宁静,时而婉转悠扬。
这是一场静谧睡眠沙龙,以芳香疗愈与声音疗愈相结合的方式放松身心,周怡更喜欢称之为“下班路上的一小时充电站”,“人感到疲惫时,嗅吸自然的芳香是补充能量的有效方式。”
图说:芳香疗愈师周怡 陈佳琳 摄(下同)
找到新的职业方向
周怡今年46岁,来自上海崇明岛,从小在农村长大,天然地亲近自然,还喜欢玩泥巴、爬树。读大学时,周怡从农村来到了城市生活,学的是国际会计专业。毕业后,她起初在银行做财务工作,后来转行到IT行业当起了产品销售,“我擅长沟通,做起来也算得心应手。”
2012年左右,周怡的工作节奏逐渐高压,每个月都要出差2—3次,每次最长要持续一周。回到上海,周怡喜欢去公司附近的SPA馆,通过精油按摩或泡澡的方式放松身心,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到芳香疗愈的概念,“他们会根据你的身体情况‘私人订制’精油配方,现场调配出来。”
渐渐地,周怡对芳香疗愈产生了兴趣,还花了1万多块钱报名参加了培训班,接触到了不同精油背后广袤的自然世界。她认识到,纯天然的植物精油能够改善身体状态。比如,胃胀气时,只要香薰或是直接涂抹生姜精油,就能有效缓解不适。
由于工作繁忙,周怡常常被迫“辍学”,“工作就像爬山,爬过一座,还有无数座。”2015年,她终于筋疲力尽,选择离职。大半年的时间里,她一直在寻找新的职业方向。
一次,周怡在网上听名医罗大伦教授讲《道德经》,他提到“选择职业有3个标准。一是兴趣爱好,二是能够服务很多人,三是能坚持10年以上。”她忽然意识到,芳疗师就是这样一个职业。于是,她选择了青睐的精油品牌,向职业芳疗师拜师学艺,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还考出了高级植物精油疗法康复理疗师的证书,正式开启了作为芳疗师的职业生涯。
图说:周怡随身携带的精油
“对症下药”疗愈身心
采访当天,走进这间芳香疗愈室,一股独特的芳香扑面而来。周怡在记者掌心滴了一滴精油,轻轻搓开,置于鼻尖,甜美的橙香混合着阳光雨露的气息钻入鼻腔。闭上双眼,几个深呼吸后,周身的疲惫烟消云散。
“芳香疗愈是一种古老的医学实践,在国外早有研究与应用。”作为芳疗师,周怡建立了一个拥有来自全国各地近1000名顾客的微信群。她的日常工作是分享不同纯天然植物精油的使用方法,指导每一个顾客成为自己的“家庭芳疗师”,疗愈身心。
面对个案咨询,周怡也会根据顾客的需求调配精油。比如,顾客存在失眠问题,首先她要经过一系列的提问深入了解导致失眠的原因,“可能是情绪压力大,可能是脾胃功能差,还有可能是体质问题。”经过判断后,周怡会综合考虑顾客的身体状态,斟酌每种精油的比例,进而“对症下药”,并根据使用情况实时动态调整。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顾客的孩子患有湿疹,求医3年,看遍了上海的各大中西医医院,医生给出的答案都是“治愈不了,只能药物控制”。一旦饮食不当,就会全身瘙痒,出现大片红疹,艾灸、药浴都不起作用。接触到芳香疗愈后,这位顾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坚持给孩子涂抹罗马洋甘菊、蓝艾菊、永久花、广藿香等精油与乳液制成的“湿疹膏”。一年半以来,孩子的症状逐渐好转,甚至已经脱离了药物控制,仅有后背还有少量色素印记。
图说:芳香疗愈室内的布置
家有精油100余种
于周怡而言,芳疗师不仅是一份工作,更和她的日常生活融为了一体。每天晨起洗漱,周怡会滴一滴柠檬精油在牙膏上,清洁牙垢、防治口气,更是用精油替代了护肤品。
每天出门,周怡都会将尤加利精油涂抹在口罩上,搭配香薰扣使用,“它能杀灭空气中的有害病菌,起到深层防护作用。”下午困倦时,她会将薄荷精油涂抹在额头提神;肩颈酸痛时,柠檬草精油能够有效舒缓疼痛;夏天吹空调受凉时,还会将生姜精油涂抹在受寒部位。
在周怡家,精油种类多达100余种,床头柜、卫生间都放满了日常使用的各类精油,还留了一间储藏室专门放置未开封的精油。每个房间也都放置着一台香薰机,“卧室会用薰衣草精油加一些岩兰草精油,安神助眠;客厅会选取柑橘类的精油,清新活力;卫生间会使用叶片类精油帮助净化;书房则会选择迷迭香精油与柠檬精油,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
在周怡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丈夫也开始感受到芳香疗愈的魅力。作为深海潜水爱好者,一次,周怡的丈夫前往菲律宾潜水时,他的朋友一屁股坐在了海胆上,海胆刺扎入了皮肤。他灵机一动,将周怡准备的茶树精油拿了出来,让朋友大量涂抹,伤口部位竟奇迹般地没有发炎红肿。
在众多精油中,周怡尤其喜欢玫瑰精油,“玫瑰是花中王后,有着包容、温暖的味道。”长期使用精油,还改变了她周身的磁场,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一滴精油都是从植物里提炼的,蕴含着自然的生命力。它既是我作为芳疗师的工具,更是指引人生的‘法宝’。”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陈佳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