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的特征特性,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溯源中华文明》一书聚焦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问题,实证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
《溯源中华文明》
,王巍等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2002年春,国家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一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溯源中华文明》一书的四位作者均为中国考古学界的权威专家,他们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以及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建业。其中王巍和赵辉的是探源工程的首席专家。这些作者通过本书向大众讲述中华文明起源的重大问题以及中华文明的特色特点,解释了中华文明延绵不绝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果。
围绕中华文明起源这一重大主题,延伸出了一系列的关键问题,比如,中华文明何时形成?有多久的历史?有没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可供读者去理解与追寻?
《溯源中华文明》为读者梳理出了一条清晰的中华文明发展的时间线:距今10000年前,农业的产生使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为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距今8000年,农业显著发展,生产得以普及,社会出现阶级分化,文明起源的进程正式开启;距今6000年前后,聚落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手工业显著发展,文明起源的节奏加速;距今5500-5000年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社会出现了分工,礼制初步形成,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相继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4300年前后,长江下游文明衰落,黄河中游势力壮大,中原地区开始崛起;距今4000年前后,夏王朝建立,政治上的早期中国形成,中华文明进入了以中原为中心的新阶段;距今3000年前,王权得以巩固,社会等级森严;距今2200多年前,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天下一统的格局至此形成。
《溯源中华文明》为我们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源泉,为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支撑。本书围绕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五个突出特性,从考古实证出发,带领读者探究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起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背景和原因。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中唯一延绵至今、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相信《溯源中华文明》一书的出版,能够向读者诠释何以中国,带领读者理解何为文明,加深读者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认识和感悟,最终对中华文明的未来发展建立起坚强信心。
|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alt="读书 |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alt="读书 |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alt="读书 |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alt="读书 |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alt="读书 |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alt="读书 |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alt="读书 |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alt="读书 |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alt="读书 | 诠释何以中国 ,理解何为文明">
内文选读:
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的时间特色
考古学传入中国已有百年,百年考古已经究明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不断裂的历史。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的西亚古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古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古文明被誉为古代世界的“四大文明”,此外还有美洲的玛雅文明与印加文明,因此也有“世界六大文明”之说。在上述“四大文明”或“六大文明”之中,唯有中华文明有着保存至今的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史,其他古代文明历史均已在时间上断裂了。如产生于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地)的西亚古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古文明,现在那里的主体文化均为伊斯兰文化;南亚次大陆现在的主体文化则分别为北部的伊斯兰文化与南部的印度教文化;至于中南美洲的玛雅文明与印加文明,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就已经成为欧洲文明的“再生版”,其本土文化已濒临灭绝。
中国百年考古揭示,中华大地有着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考古发现百万年人类史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数以千计,其时代距今200万年至1万年,它们分布在中国近30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如著名的云南元谋上那蚌、重庆巫山龙骨坡、湖北建始龙骨洞、陕西蓝田公王岭、安徽繁昌人字洞、山西芮城西侯度、河北阳原泥河湾、北京周口店、辽宁金牛山、陕西大荔、贵州盘县、陕西南郑龙岗寺、广西百色、山西襄汾丁村、郑州织机洞、广东韶关马坝、广西柳江等数十处人骨化石点与数以百计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点。
据此,古人类学家吴新智1998年提出了关于中国乃至东亚人类进化的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前者为主要趋势,后者与时俱增。”他认为这样的进化格局显示,中国现代人的祖先虽然接受过境外的基因,但主要发源于本地,而不是来自非洲。考古学家通过对旧石器时代中国古人类综合行为模式的研究,“揭示出该区域古人类于更新世的大部分时期内在生物进化与行为演化上具有连续性、稳定性、高频迁徙性、务实简便性、机动灵活性、因地制宜性与环境的和谐性,在文化发展方面表现为保持传统与进取创新相交织,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提供支持”。基于上述研究可以看到,中国旧石器文化在整个更新世于华夏的腹地表现为连续、稳定的发展与演化,从未发生过明显的类型与技术的飞跃、中断和替代。这对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中国现代人类本土起源的理论提供了考古学和文化上的支持。
中华大地先民从百万年人类史走进一万年文化史,开启新石器时代征程,从一万年文化史至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形成之际的一大批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在中华大地被发现。一万年文化史时期的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与末期将其“历史接力棒”传递给“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缔造者,他们留下了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此外还有东方的北辛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北方的红山文化,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河姆渡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等。
一万年文化史经过约六七千年发展,迎来了国家历史时代,告别了史前社会。中华文明不但有着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史,而且其缔造者的先民还是中华大地之上一万年文化史(新石器时代)与百万年人类史的(旧石器时代)主人,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同一片中华大地上,留下了百万年人类史与一万年文化史。从一万年文化史进入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史这一过程,可以通过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记载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
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史有着从《史记》到《明史》总计3213卷约4000万字的国家正史文献记载,这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先民缔造的延续至今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史的历史文献记录,这样的文献历史在“世界六大文明”乃至世界古代国家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历史的佐证,还有众多中国先秦典籍,如《尚书》《春秋》《左传》《国语》《逸周书》等,更有百年来震惊世界的中国考古发现,尤其是其中的大量出土文献(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与简牍、帛书、封泥等)。它们佐证了中华文明发展历史,是中华文明研究中独具特色的丰富的科学资源。
作者:刘庆柱
文:刘庆柱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推荐阅读
- 读书 | 被误读的中国乡村2024-06-12
- 「新书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501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2024-05-05
- 习近平文化思想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023-11-09
- 上一篇: 读书 | 那些美好却消逝的事物……
- 下一篇: 1月5日星期五,农历冬月月廿四,工作愉快,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