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余热| 返职场寻梦 再就业发光
-
北京晚报 | 记者 师悦 白歌 王金辉
忙活了大半辈子,乍一闲下来,不少老人感觉不太适应,甚至患上“退休综合征”。如何让“有闲”又有能力的老人没有后顾之忧,更好地为社会贡献力量,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如何把老人资源有效地调动起来,加以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社会力量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北京样本
继续就业:拓宽渠道增助力
实践地点
国家老年大学
分享人
行政老师 柳淑琴 声乐老师 张英东
随着老年人口规模扩大,低龄老人重返职场的现象日益普遍。如何为“银发族”创造更多就业渠道、营造更友好的就业环境?
国家老年大学就为一批不服老的“打工人”提供了不少岗位。他们中,有人从学员变成志愿者,再成为专职工作人员,在行政岗位上发光发热;也有拥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得以继续毕生所爱的事业,成为教学一线“懂老人”的授课老师。
线上平台也为拓宽老人就业渠道助力。去年8月,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设有政策法规、择业指导、求职招聘、教育培训等多个栏目。其中求职招聘栏目受到广泛关注,老人既可以在“招聘”板块筛选适合的岗位,也可以在“求职”板块发布求职意向,老人和企业获得了双向选择的平台和空间。网站还设置了无障碍浏览按钮,老人可放大字号、进行读屏。
老老互助:志愿服务也专业
实践地点
海淀区永定路街道
六街坊社区
分享人
社区党委书记 彭玉玲
在社区志愿者岗位上,活跃着大批退休老人,他们利用空闲时间继续服务社会,享受着“被需要”的幸福。
永定路街道六街坊社区老年互助社通过“老老互助”,让“小老人”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老老人”的居家生活得到更多照顾。
老年互助社在十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章程制度,针对老人间的互相关照、突发疾病的护送办法、互助社成员与本楼空巢老人结对子等日常服务,老人们都商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此外,互助社还会定期组织学习老人相关法律法规、收看关于老年问题的报道等活动,为老年志愿者“充电”。
什刹海街道“海心志愿者”的324名志愿者也由低龄老人组成。第三方专业社工机构对志愿者进行了专项培训,如使用智能手机、老人急救、家庭照护、运用同理心倾听老人诉求等,让志愿者能为服务对象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
文艺能人:社区提供大舞台
实践地点
通州区北苑街道
分享人
“舞之魂”舞蹈队
发起人 李文琪
不少有着一技之长的能人退休后能在自己热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持续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区提供的支持与资源。
2017年,北京市舞蹈协会会员李文琪退休后在通州区北苑街道牵头成立了“舞之魂”舞蹈队。
街道为老人们提供了充足的平台和资源:社区文体活动中心里的舞蹈排练厅,每周二都供大家免费使用,每周四还能到党群活动中心编排节目;街道还经常给舞蹈队报名各项比赛。
有了李文琪这个能人的带领、其他队员的努力和热爱,以及街道的支持,舞蹈队的活动搞得风生水起,队员们也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年,这支舞蹈队参加了6次市、区、街级比赛,全部荣获头名。几年下来,奖金加上补贴,队员们已经置办了20多套演出服,又让舞蹈表演更加精彩。
智库点评
提升老人社会参与 制度保障应当先行
毛宇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
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低龄老人愿意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解除老人的后顾之忧,是让更多老人发挥余热的重要一步。
国家要继续研究和出台渐进式的退休政策,鼓励老人在原有岗位上发光发热,同时也要完善老人再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更完善更人性化的超龄老人工伤保障制度、社保制度、工资福利制度,从政策法规上规避用人单位的年龄歧视。
相关部门要通过专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方式,让老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化,为老人再就业赋能。此外,用人单位也要提供更多机会,让老人的就业供需匹配起来。
除了再就业,参与志愿服务、在社区发挥“一技之长”,也是低龄老人发光发热的重要途径。可以鼓励有一定技能的“能工巧匠”各显身手,服务于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跨社区、跨省组成宣讲团、“能人库”,为社区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可以设立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机制,调动老人的积极性,并通过定期组织活动、参观、培训让老人们有参与志愿活动的归属感,同时,场地、设施、资源上的支持也要跟上。
政策脉络
引导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老年人继续就业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完善老年人就业、志愿服务等政策措施
2022年《“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2022年《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
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
推荐阅读
- 上一篇: 服务“上班族”,“工银薪管家”手机银行专区上线
- 下一篇: 美媒:巴以冲突加剧美国职场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