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专业课堂 上班族比大学生还多
-
高校周末开设的一批微专业,主打“小而精”,虽然不授予学位,依旧赚足人气。目前,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自然教育、人工智能、碳中和与智慧环保3个微专业迎来首批新生,上班族已经成为课堂主力。
◆“小而灵活”的微专业
微专业是指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围绕某些新兴的职业领域,以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为导向设置的专业,通过相对系统和迷你精干的课程学习与实践,开阔学生视野,快速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目前,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纷纷开设微专业。相较于传统的专业划分,这类课程多由5到10门的课程模块组成,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还有部分在工作日晚上。学生需在一学年内完成所有学时。
◆没有学历证明,但好找工作
微专业并不等同于辅修。辅修专业是在主修专业之外,再选择一个专业,学生可以兼修本专业以外的任何一个专业;微专业是在主修专业的基础上,交叉融合多个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
“微专业是学校的自选动作,属于非学历教育,聚焦的是小切口,目的是为当下热门领域培养专门人才。”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吴健说,能学到最时髦的真本事,是微专业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由高校推出的“微专业”,一直被广泛关注。2023年,“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据科技日报的报道,从近两年各大高校的探索实践来看,在设置微专业时,学校一般会选择与科技前沿技术领域相关的专业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连接,以培养产业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北京日报的报道说,近年来,在京高校开设的微专业中,人工智能类占了绝大多数,但不同高校授课侧重不同,吸引的学生群体也有差异。
编辑盘点发现,在河南,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等不少高校也开辟了“微专业”。如洛阳理工学院2018年就启动了“微专业”跨学科课程建设项目,2019年首批立项“人工智能”、“创业管理”和“虚拟现实文化创意设计”三个“微专业”,开课后一天之内全部报满,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公选课模块。
◆业内看好微专业发展前景
微专业不仅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更为重要的是,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微专业加上多元化的知识体系,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高校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今年暑期,北京市教委已发布通知,明确深化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改革,支持高校以辅修专业、微专业、双学位等形式鼓励学生开展人工智能跨学科专业学习,培养社会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微专业热的背后,也有一些专家提出冷思考。目前修习微专业获得的证书并不能作为独立的学历证明,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微专业课时少、授课深度有限、课程系统性弱等问题有待更多的破题思路。
推荐阅读
- 上一篇: 上班族抢着学的高校微专业是什么?
- 下一篇: 两季“法医季”之后,《初入职场·机长季》收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