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管要求下属给其带一日三餐被开除,职场霸凌如何维权?
-
近日,上海某知名教培公司的一名高管要求下属为其带一日三餐,下属要求其预付饭钱竟被威胁“你这样,我不敢用你了”。此事被网上曝光后,该涉事高管被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对此,许多网友表示“员工反击成功,干得漂亮”“领导搞职场霸凌被辞退,解气!”
走访了部分海口市民
并采访海南瑞来律师事务所律师符雯妃
就如何运用法律手段
应对职场霸凌和变相裁员提出建议
身边案例:
上海一公司领导要求员工帮带一日三餐
近日,一名在上海某知名教培公司任职的女子在某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职场霸凌遭遇。该女子称其工作时被领导要求每天带一日三餐、矿泉水和咖啡,她向领导要求先给饭钱遭拒,领导竟称“没钱靠自己赚,不能问我要”,威胁说:“你这样,我不敢用你了”。随后该女子将聊天记录转发至公司群聊却被公司群聊管理员禁言。女子一怒之下在网上将此事曝光,引发网络热议。随后,该知名教培公司向社会发布消息,称该涉事的领导已被解除劳动关系。
记者经过梳理,发现海南省琼海市人民法院在2023年也曾审结一起涉及职场霸凌的案件。某公司老板老王(化名)经常让员工小林(化名)垫付该公司的日常开销,包括公车加油费、公司纠纷聘请律师产生的律师费、日常招待费用等,随着垫资次数越来越频繁和金额越来越多,小林逐渐入不敷出。小林多次找老王索要所垫的钱款,老王一直推脱未支付,还批评小林格局太小,甚至还威胁要开除小林。小林无奈之下,将公司与老王起诉至琼海法院。琼海法院经审理,认定小林所垫款项为欠款,某公司承担还款责任。法院判决,该公司须在限期内向小林支付欠款及欠款利息。
市民观点:
应通过立法明确职场霸凌行为并出台处罚措施
职场霸凌是指在工作场所中,个人或群体通过言语、行为、态度等手段,对他人进行持续的、恶意的、负面的对待,导致被霸凌者产生心理压力、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在职场中,有些人可能会遭遇到职场霸凌,这不仅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
在海口市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周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职场霸凌比较常见,因为领导和员工在公司里本身就不是一个平等的地位,有时候领导会要求员工做一些工作之外的小事,员工也不好拒绝,更有一些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不懂得拒绝也抹不开面子,很容易遭遇职场霸凌,而且职场霸凌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受害者很难证明其伤害,导致受害者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通过立法明确界定职场霸凌行为,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打击职场霸凌、保护劳动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网上看到上海的职场霸凌事件后,今年大学毕业刚就业的小赵激动地说:“不能这样欺负年轻人,完成一天的工作就已经很疲惫了,还要自己垫钱帮领导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这不就是自费工作了吗?职场霸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直接伤害到工作者的尊严和权益,还可能对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长期伤害。”
在某保险公司工作的徐先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不给钱又想吃一天三顿的事是挺离谱的,但平时工作中你帮我一下,我帮你一下,有时只是顺手的小事,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说别人职场霸凌你,现在的年轻人太敏感,喜欢小题大做。”徐先生说。
9月15日,海口市劳动仲裁委员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些职场霸凌甚至会成为公司老板变相裁员的一个手段,恶意增加工作量,不停变换工作地点,孤立员工,恶意额外占用员工大量下班时间等等,这都是变相裁员、恶意职场霸凌的手段,目的就是逼迫员工自己离职,公司不赔付离职金。职场霸凌不光是侵犯员工的个人权益,甚至还涉及违反劳动法。
“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界定什么是职场霸凌,职场霸凌和日常工作安排的界限不好界定。”该工作人员表示,对于一切形式的职场霸凌,都应该坚决拒绝和严格处罚。一方面,受害者不能逆来顺受,要敢于站出来检举揭发;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成为劳动者的坚强后盾,对职场霸凌者决不手软,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律师提醒:
面对职场霸凌应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
面对职场霸凌和变相裁员,该如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
对此,海南瑞来律师事务所律师符雯妃表示,在面对职场霸凌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采取过激的行动造成事态升级,应冷静应对,并收集和保存证据。证据包括书面材料、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截图)、电话录音、现场录像以及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在后续处理中可能会起到关键作用。如果认为自己无法单独应对职场霸凌,可以考虑组织其他同事或员工一起采取行动。通过集体的力量,可以更好地抵制霸凌行为并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面临变相裁员时,可以通过录音、录像、同事的证人证言等证据来证明公司的裁员行为并向公司要求经济补偿。如果公司不同意支付经济补偿,那就向所在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符雯妃提醒,为了避免劳动仲裁的失败,要注意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诉请求,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60天只是针对提出申请而言。因劳动报酬引起的纠纷,则不受限制,但是劳动关系一旦中止,则须在一年内提出。
转自法治时报
来源:山东省委政法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