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职场中只懂忠诚,不会说话会怎么样,看黄锦的结局
-
嘉靖皇帝身边围绕着吕芳、陈洪、黄锦等一大批宦官,吕芳是总管,全面负责嘉靖生活工作四十年;陈洪是一个有野心,手段够狠,一心向上爬的二把手;黄锦则是一个忠诚,有正义感、能力不够的老实人。
这三个人代表着领导身边的三类人:智商、情商双高的人;有野心、有手段的人,有忠心、能力不足的人。
黄锦在大明王朝1566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在吕芳去南京后,他成为嘉靖身边吕芳的“低配版”,陪皇帝聊天,料理皇帝的日常生活。
黄锦称自己为笨人。
嘉靖说笨人好,笨人靠得住,跟朕贴心。
黄锦身上就被贴上“蠢直”的标签,有时是优点,保护色,但有时也会要了他的命。
黄锦的性格和地位
黄锦在大明宫中,呆了几十年,从十万太监宫女中,脱颖而出,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一定不是笨人。
他一直说自己蠢直,其实是大智若愚,是日常的保护色。
因为嘉靖曾经说过,世上能靠得住的就两种人,一种是笨人,一种是直人。比方你又直又笨,朕就放心。
皇帝身边的人个个都有见识,心眼十分多,黄锦在能力上不足,因此他就给自己另辟蹊径,搞了这样一个标签,自然让皇帝对他放心。
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嘉靖这种猜忌心,特别重的主子,稍有不慎,小命不保。
黄锦因为没有解读清楚皇帝的心意,情急之下说错话,结果被对手钻了空子,被打瘸了一条腿。
归根到底就是,他说话没有说到点子上,无法消除皇帝的猜忌,被对手利用。
可见黄锦没有掌握好语言的艺术,临场发挥欠缺,比起严阁老、吕芳、徐阶这些人,段位还是低了点。
事情的前因后果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是一个大日子,嘉靖皇帝要迁宫,新建的宫殿落成,是万寿帝君的一件大喜事。
照例群臣要上贺表,但独独缺少了户部主事海瑞的,显然万寿帝君是不满意的,赵贞吉作为户部尚书,自告奋勇亲自去拿。
所有人都在等待,赵贞吉祥气喘吁吁地跑来,送来了贺表。他也没有看一眼,只是急着将这个贺表交了,完成差事。
短短几分钟后,正是这份贺表,顷刻之间,将大明朝搅得天翻地覆。
精舍外群臣跪着,精舍内嘉靖读着读着,几分钟内,表情越来越不对。
嘉靖正在阅读的是,海瑞流传千古的《上治安疏》,嘉靖看着看着,大叫“反了”,精舍外群臣也摸不着头脑,立马将头深埋一动不动,静待事态的发展。
精舍内一旁伺候的陈洪和黄锦看向皇帝,不知怎么了。
嘉靖此时心中的念头,是裕王和清流联合要逼宫了。
他迅速命令“陈洪,抓,抓住这个人,不要让他跑了。”
“主子今日若不迁居新宫,那便会天下震动。一个小小的主事,他跑不了,也不会跑。”
正在气头上的嘉靖并没有听出什么歧义,但是陈洪在一边煽风点火,他与黄锦积怨多年,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踩死黄锦。
他立刻接茬问黄锦:“你怎么知道那个海瑞跑不了,也不会跑?”
明显再给黄锦下套,可这个蠢直的人,还继续往下说。
“我知道。回主子,那个户部的海瑞,几天前他就送走了家人,还买好了棺材,他这是死谏呐,主子。”
这一番话,让嘉靖的疑心越来越重,原本他只是愤怒,这一下联想的内容更多了,皇帝是孤家寡人,对儿子、大臣没有一个放心的。
嘉靖心中闪现的念头,难道黄锦也是裕王的人了,不能留了。
黄锦明显是好心办坏事,原本要劝解领导,明显就是道行不够,没有看懂领导的心意,缺乏规劝嘉靖的手段。
唠叨说了一大段没有用的,没有抓住重点,消除皇帝的疑心,反而落入狠毒的对手陈洪的语言陷阱中。
黄锦能作出如下的判断,自然是看到了锦衣卫东厂的汇报,才知道海瑞的情况。
作为皇帝的手下,知道了信息,没有及时汇报,铸成大错。
黄锦情急之下,说出海瑞死谏,他又是如何知道的,难道他们是提前预谋。
黄锦没有提及自己的判断,是从锦衣卫日报中读到的。
这是给自己挖坑,加上陈洪补刀,让皇帝得出黄锦是裕王的同谋。
于是震怒的嘉靖说出:
“朕明白了,天下的臣民等了很多年了,就等着有这么一个人出来骂朕。接着,逼朕退位,上下一心,内外勾结,朕居然被你们蒙在鼓里面,黄锦,背后的主使是谁!”
黄锦真的不知情,更没有参与其中,但他错误的言语,让嘉靖得出结论,黄锦是投靠新主子了。
黄锦犯的错
黄锦并不是职场新人,吕芳走后,走到了前台,一下子没有适应,所以犯下了错误。
首先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没有考虑最高决策者,嘉靖的心情和想法。
黄锦是嘉靖最信任的人,皇帝平时不怀疑他。
可是黄锦口不择言,为海瑞说情,一下子将自己放到了皇帝的对立面,嘉靖满腔的怒气要发泄,黄锦自己冲上去,自然成了出气筒。
其实黄锦应该让领导发完火之后,再劝解,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黄锦的警惕性不够,没有提防同处一室的陈洪使绊子,落入别人语言的圈套中。
因为说错了一句话,黄锦成了嘉靖眼中,“内外勾结”、“吃里扒外”的人,落到了陈洪的手里,一条腿被打瘸。
嘉靖皇帝事后想明白,自然知道自己冤枉黄锦了,心中对他有几分愧疚,还是让他回到自己身边侍候。
可黄锦那条一瘸一拐的腿,却再无法恢复如初了……
#嘉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