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书吗?
-
2024、2、25日
题目:你读书吗?
作者:佚名
摘录: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这个人的阅读史。读低层次的书,如同果腹;读中层次的书,聊以解忧;读高层次的书,则如同一场修行。
看过这样一张图片。
同样是看书,有人拾级而上,有人维持现状,而还有些人,却走了下坡路。
就像德国数学家高斯所说:书就像织布的机器,劣质的书籍会给你的思想和灵魂披上劣质的衣裳。
层次不同的人,读的书自然不同,人生的走向也是大相径庭。
(一)
底层:为欲望读书
波士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伯格,组织过一次社会调查。
伯格团队在调查结束后,列出这样两组书单:
其中,《叫我Alpha》、《婚姻拍卖》、《美国周刊》等都是时下热门的通俗小说或流行读物。
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应付基本的生存需要便已精疲力竭。
即使读书,也难有精力去研究深邃的思想,而更倾向于获得即时的精神愉悦。
职场开挂的套路,可以带来酣畅淋漓的爽感;俗梗笑料的堆砌,可以填补空虚乏味的生活。
然而放逐在这种盛满欲望的书里,短暂的尽兴,无聊的消遣,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荒废的业务能力,退化的思维水平,日益消磨的理想……无不透支未来的选择。
作家胡安焉在北京送快递时,每天晚上10点才下班,收入只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用手机看小说是站点员工们为数不多的消遣手段。
他们一回到寝室,就会趴在床上,掏出手机。
一秒钟划动四五次屏幕,每分钟笑出声好几回。
奢侈的别墅、气派的豪车、完美的伴侣……现实中难以企及的目标,都能通过看书实现。
当时胡安焉在看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一小时只能翻看十几页。
他的室友不到一天,就看完一千多章、几百万字的小说。
然而多年以后,胡安焉靠着读书,成为了一名作家。
他那些同样“爱读书”的朋友,却依然在快递站点,干着起早贪黑的工作。
你接收怎样的信息,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一个人从书中得到的,如果全是充溢多巴胺的泡沫,就注定被平庸的生活绑架一生。
(二)
中层:为焦虑读书
前段时间,豆瓣公布了2023年国内书籍的年度榜单。
专注情感问题的《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成为单身青年的首选读物;
有人极力推崇《老派少女购物路线》中,那种缓慢松弛的老派生活方式;
有人转发了《那个苹果也很好》中那句“在这紧绷的时代,不妨做一只随心所欲的苹果,自由地漂浮”;
《小说的细节》、《高盛元的唐诗课》则被称为“想要快速提升文学修养的人的必读书”……
有网友评论,这些备受热捧的书籍背后,是一整个焦虑的中等收入群体。
他们不用为基本的生活头疼,却困于情感、家庭、职场的种种焦虑,急于在书中寻找答案。
但其实,人生没有一劳永逸的活法。
一些书籍也许能够暂缓焦虑,却不会引导你去思考焦虑的本质,最终让你陷入“越读书越迷茫”的怪圈。
知乎网友@一支刚参加工作时,床头放着《原谅不美好》、《发现你的优势》一类书籍,每晚都会看上一小时。
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委屈,在温暖熨帖的文字中得到慰藉,让她总能身心舒畅地入睡。
后来父亲因脑溢血住进急诊室,面对时不时收到的催款短信,她每晚辗转反侧,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她这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焦虑,不是因为少看了某些方面的道理,而是少了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
很多看似对症下药的书籍,本质上只是充当精神按摩师的角色。
它们能够抚平心头的褶皱,却解不开现实的“结节”。
这世上大部分人,只是通过读书追求情绪的安慰。
只有1%的人,透过焦虑的本质去思考人生,踩着书籍站上了金字塔顶层。
(三)
顶层:为认知读书
一个人所读的书,和这个人所处的层次,往往呈现这样的规律。
大多数在底层挣扎的人,要么不读书,要么热衷于那些不用花时间思考,能获得感官刺激和即时满足的书籍。
而真正的经典,大部头的著作,不会刻意迎合你的阅读需求,甚至不会直接解答你的困惑。
但当你沉下心来,愿意用足够的时间去品读,就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成为这个世界的极少数。
1. 历史
投资家冯仑常把自己的投资眼光,归功于早年对历史的研读。
他刚开始不懂文言文,便拿着一本古汉语字典,一字一字地理解《汉书》。
在西安生活时,因为买不到《史记》,他甚至借书来抄,直到朋友从天津给他买到一本。
他后来从事投资行业时说:
“投资的本质是投资人,人的一切行为都有其潜在的规律。所以当你读透了历史,也就读透了人,一切人事问题你都能从容应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从春秋战国史到百年近代史,从十字军东征的耶路撒冷到蒙元铁蹄前的崖山海角……
延绵千载的叙事,横跨万里的格局,能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你的眼界,让你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世界。
用当下的眼光看生活,人间不如意十之八九。
用历史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明白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2. 哲学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鸡汤和哲学的区别是什么?
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一个是直接给你想要的东西,一个是给你取经时的八十一难,以及取得真经后的充实与满足。”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刘擎,曾在《十三邀》里向自己学生推荐了10本必读书。
尼采的自由与意志,黑格尔的辩证法,康德的批判思维,孔子的礼仁……
当你埋首哲学浩瀚的书海,就是在和人类历史上最睿智的灵魂促膝长谈。
那些艰涩难懂的文字,终将沉淀为内在的智慧,成为你一生的滋养。
正如黑格尔所说:哲学的土壤是思维,而人正因此成为人。
3. 跨学科
北京电视台举行过一次总裁读书会的栏目。
参加栏目的嘉宾,多是俞敏洪、周鸿祎等行业大佬。
而他们推荐的书单,覆盖了管理学、政治、社会、文学等众多领域。
张华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中,提过一个“T型结构”:
“T”字的一竖,就是在专业领域有着足够的深度;“T”字的一横,就是广泛涉猎,拥有认知的广度。
你会发现,这些站上顶端的人,大多都是“T型结构”的。
张瑞敏从约瑟夫·派恩的《体验经济》中汲取灵感,开创了“供应链无尺度”的海尔模式;
苹果系统最初的文本设计,是乔布斯在美术选修课上学到的灵感;
查理·芒格更是被巴菲特称为“活着的百科全书”。
认知以内充满安全感,但认知以外才有无限可能。
阅读跨学科的著作,突破认知边界的过程必然伴随阵痛,但最终能让你重组升级,跃迁更高阶的人生。
结语——
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常年保持一种习惯。
每天早上拿到报纸,他先从娱乐八卦看起。
看5分钟,乐呵一下,转去阅读民事、财经、时政等方面的新闻。
大约半小时后,他就把自己关进书房,独自研读学术上的文章,直到午饭时才会出来。
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这个人的阅读史。
读低层次的书,如同果腹;读中层次的书,聊以解忧;读高层次的书,则如同一场修行。
你的时间是用来果腹、解忧还是修行,终将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与朋友们共勉!
推荐阅读
- 上一篇: 爱读书,善读书,古人的高效读书法
- 下一篇: 2月26日星期一,农历正月月十七,工作愉快,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