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个体命运与家国情怀
-
《北纬四十度》
陈福民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3年5月
■魏 微
年岁渐长,读书越来越随心所欲,兴之所至,随手翻书,不求甚解,章法全无。到要回顾过去一年的时候,才知道不记笔记的坏处,临到下笔时就要把书重新翻出来。当然,好书可以重读,也是种快乐。曾经打动我的,就简要记下来。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这本书被太多人提起。作者杨苡,《呼啸山庄》的译者,此书才出,她即辞世,享年104岁。她生于世家大族,值得一提的是,她跟张爱玲是同代人,都生于天津,十之八九两家祖上会有来往,两家的后代也殊途同归,走上了文学这条路。究其原因,可能是两家都败落了,文学对于世家子弟而言,未尝不是体面的退路。杨小姐和张小姐完全不同,不摩登、不敏感,她是更接近普通人的,像我们熟悉的邻家女孩,憨敦敦,晚熟。她又贪玩,直到过了百岁,她的口头禅还是“真好玩儿”。《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也是一本好玩的书,它是“一个人的文学史”,是一个女文青眼里的“百年中国史”,充满了艰辛、离乱,可是因为作者的达观,使阅读变得非常愉快,不忍释卷。
《北纬四十度》作者陈福民,燕赵人氏,这一带地处“北纬四十度”,最著名的遗存便是长城。本书从“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写起,创造性地提出“北纬四十度”这样一个文化概念,它是历史的,也是地理的,更是人文的。几千年来,无数帝王将相出没于此地,飞马驰骋,绵延万里。这里是战场,也是坟场;这里少不了女人的身影,最著名的便是昭君和文成;更有“一将功成万骨枯”,深埋于黄沙、荒漠、时间深处,因未得姓名,更值得咏叹。作者是著名学者,娶了文学,却爱上了历史,多年来神游于两者间,且煎熬且愉悦,《北纬四十度》的写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并一揽子解决了问题。即,他把文学与历史完美地糅合,视野辽阔,笔力纵横,叙事能力超强,此书有细节、有腔调,是一次高难度的写作,也就是说,这一回他明媒正娶纳了历史,字里行间却闪着文学的光芒,那就是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在家国、天下之间,各有各的去处,各归各的命运。
《王赓武回忆录》。王赓武乃史学大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主攻东南亚史、海洋史、中国近现代史、海外华人史。他一生游走世界,求学并任教于马来西亚、伦敦、南京、新加坡等地,后任香港大学校长。他在九旬之际写下这本回忆录,将自己的一生总结为“半游牧生活”,这游牧既是身体的,也是心灵的。换言之,海外华人的身份及家国认同一直以来是个微妙的难题,他身体力行在践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无解的命题。王赓武祖籍江苏,他父亲大学毕业即来到东南亚,身份认同很简单,视“下南洋”为不得已的谋生行为,是客居他乡,终有一天会重回故里。王赓武的故里在哪里?他生于荷属泗水,后迁至英属怡保,因父母都是文化人,他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正统英文教育,自从记事起,他就周旋于两种语言,某种程度上,汉语和英语都是他的母语。他一直不忘自己是中国人,1948年他听从父母建议,考回南京读大学,为一家人回归故里打前站,其时祖国正战火纷飞,不久他即辍学,返回马来西亚。1940年末东南亚时局纷乱,殖民已经过时了,各地都在谋求国族、民族解放,新国家纷纷成立,王赓武的身份焦虑再次凸显,“我是谁”困扰了他很多年。他后来认定自己是新加坡人,这是事实描述。本质上,他是个真正的异乡人。
(作者系小说家,广东文学院院长)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推荐阅读
- 上一篇: 职料笔附引破乙场如何学会说话的技巧
- 下一篇: 朱熹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精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