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场上的小人物,该如何自处呢?你看看西汉时的籍福就懂了
-
小人物,大智慧。中国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太多,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只是平凡的小人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存法则,你就算看得再多,也不如找好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事只有看透才能看淡。不患寡而患不均,因为周六全天都要负责带娃去上课,因此,我和负责安排值班的人商量,申请把我的值班时间尽量都安排在周日,结果这件事被有些人知道后,他们就开始嘟嘟囔囔:“大家周末都有事儿,为啥就要照顾他?谁周末没点事情呢?”但看我什么都没说,他们也无趣的停了下来,因为他们的话,都打到了空气上。办公室里的一些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把弄是非,否则他们就会感觉一切都变得无趣。
这些人就是看不惯你受的“特殊”待遇,要求“公平”而已,这件事我提出来了,领导答不答应,都是有可能的,如果领导拒绝了我的要求,他们又会来安慰我说:“这个领导为什么如此不通情理,人家有特殊情况也不照顾一下!”这就是人性,你不要去高估它,但要去正视它。原来每年都会有人给我送点家乡特产,就是些水果什么的,但自从我被边缘化,基本上处于半隐状态后,这些就没了,人走茶凉体现的淋漓尽致。我曾经对妻子说:“除了父母外,没几个人会无私的帮助你,大多数人帮你一把,不是因为你可怜,而是因为你还有利用的价值,他们能借钱给你,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你有偿还的能力,仅此而已,不担心钱会打水漂,又可以让你欠他一个人情,这样举手之劳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做的。”
今天让我们聊聊历史上的一个小人物,看看他的生存逻辑是什么?这个人就是西汉时的籍福,他曾经先后做过窦婴和田蚡的门客,且都可以得到主人的信任,就已经说明他的能力和见识了,上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籍福的四次出场,来看看小人物的处事哲学。
进退:以退为进的真智慧,为国举贤的好名声!
籍福,本来是魏其侯窦婴的手下,但后来改换门庭,成了武安侯田蚡的手下,如果按照道德高度来看,你说籍福是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人,也并没什么错!当时的田蚡如日中天,姐姐王娡是皇后,外甥刘彻是太子,朝中的大大小小事情,都要他首肯才行。因此,对于魏其侯窦婴这些老臣,田蚡一百个看不上,想从他们手里夺权。汉景帝去世后,丞相卫绾告老还乡,丞相和太尉的位置空置,田蚡看到了机会,对于他来讲,丞相是百官之首,这个位置自己是志在必得。因为他早就看窦婴这个老主人不顺眼了,想借着这个机会威风一次,压魏其侯窦婴一头。
籍福作为田蚡的门客,这个时候并没有选择摇旗呐喊,因为他看得很清楚,田蚡的根基未稳,窦婴的声望还在他之上,这个时候要降降温才行,他对田蚡说:“魏其侯窦婴这个人,是自大了点,但人家有真本事,手下门客众多,其中不乏能人异士,您不也曾经是他的门客吗?如今您应该建议陛下立窦婴为丞相,这样一来的话,太尉之职就非你莫属了,而且从官阶上来看,丞相和太尉是平起平坐的,您还可以留下为国举贤的好名声,这样做何乐而不为呢?”田蚡点了点头,不是因为自己出身窦婴门下,心存感恩之心,而是窦婴经营了多年,可以说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轻易还不能和他撕破脸,刘彻这个皇帝登基不久,也需要窦婴这个国之栋梁来稳定局面,仅仅靠赵绾、王臧那几个儒生来治国,是指望不上,也靠不住的。田蚡不得不对籍福刮目相看,他向汉武帝刘彻进言,“陛下,窦婴多年老臣,又是平定七王之乱的功臣,魏其侯是和周亚夫一样的名将,如今丞相卫绾告老还乡,从各方面来看,窦婴都是丞相的不二人选!”
“舅舅,这不像你的做派呀!”汉武帝刘彻笑了,“陛下,臣是为国举贤,满朝文武中,窦婴的能力无人能出其右,臣与其相比更是望尘莫及!”汉武帝点了点头,他没想到一向贪得无厌的舅舅,这次表现的如此大度,居然会推荐窦婴做丞相,这也让他对田蚡开始刮目相看,而这一切的背后却是籍福这个小人物在推波助澜。丞相是窦婴,太尉的位子,自然是田蚡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汉武帝把太尉的位子,交给了自己的舅舅田蚡。田蚡的声望是不如窦婴的,而窦婴的权势是不如田蚡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平衡,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对于这点籍福是看得很清楚的。
很多人口中的事业,不过是一份工作,说是事业的人,大多数是欺骗自己,你可以说自己敬业,但不要说是在干事业。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实际上和籍福一样,至多就是个出谋划策的人而已。籍福是个很好的秘书,你不能替老大去做决策,但可以去出谋划策,你的老大混的好,最终受益的人,必然是你,这就是所谓的双赢。
包容:嫉恶如仇的个性,恰恰是窦婴最大的软肋!
籍福的第二次出场,是在窦婴做了丞相之后他去祝贺,他没有选择阿谀奉承,而是选择了柔中带刚的办法,指出窦婴性格上的缺陷。他说:“您嫉恶如仇,因此那些贤能的人对您推崇备至,但是您对于恶人是零容忍,这样树敌太多,对您是十分不利的,智者是水,对待善恶是可以兼容并包的,而不是不留余地,这样做在你处于高位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一旦你权势不在了,那些怀恨在心的人,恐怕就会对你不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能只接受优点,而对缺点零容忍,因为这个世界上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但窦婴这个人比较轴,对于人性之善,他会褒奖备至,但对于人性之恶,他也绝不容情,这样的性格最后害了他自己。窦婴为了心中的公正,把汉景帝的酒后戏言当做违制,在上纲上线后,让汉景帝刘启下不来台,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还让窦太后对他怀恨在心,把他从族谱里除名。后来窦婴又替废太子刘荣说话,彻底被汉景帝边缘化。最后,窦婴为了营救灌夫,在和田蚡的争斗中两败俱伤,窦氏和王氏两大外戚家族全被削弱,大权彻底落入了汉武帝刘彻的手里。
容人:息事宁人不仅是宽恕对方,也是为了放过自己!
籍福的第三次出场,是到窦婴府上去索要田地,窦婴当然不会同意,尽管这时候窦婴已经失势,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于田蚡这样的人,窦婴从骨子里鄙视。他指着籍福的鼻子说:“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回去告诉田蚡,我窦家的田地,不会轻易交给任何人,就算要给,也要有陛下的首肯才行,而不是田蚡这个家伙派一个下人来,就可以索要的!”
籍福说:“魏其侯,那些地您也用不上,还不如交出来,这样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大家不伤和气,这难道不好嘛?要知道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呢!我也是为了您好,得罪武安侯是个什么下场,你应该比我要清楚吧!”
窦婴身边的灌夫说话了,他说:“你这个奴才,我最看不惯的,就是你这种吃里扒外的小人,魏其侯有涵养,我可是个暴脾气,这点颍川一代的人都知道的,回去告诉田蚡,要地没有,别欺人太甚,否则有他的好看!”籍福回到田蚡府上,并没有添油加醋的把窦婴、灌夫的话转述,而是说:“窦婴老了,也没有几天活头了,您不用急于一时,犯不上和他这样的人一般见识!”籍福没有借机挑起事端,是为了息事宁人,窦婴失势却不是无势,田蚡强横却有隐忧,这些都被籍福看在眼里。凡事让人三分不仅是为了宽恕,也是为自己留有余地,把事情做绝了,对谁都没有好处的。这件事在我看来,不是因为籍福的品德有多高尚,所以才不仗势欺人,而是他懂得这件事激化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低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籍福第四次出场,是窦婴和田蚡的矛盾公开化,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起因是灌夫抓住了田蚡的把柄,并以此威胁田蚡,但这不是普通的把柄,而是田蚡暗通淮南王,首鼠两端的做法,这叫什么?这叫叛国,勾结淮南王图谋不轨,坐实了的话,就是族灭的大不敬之罪。灌夫仗着自己有证据在手,公开在田蚡的婚宴上羞辱田蚡,田蚡大怒,立刻让左右把灌夫拿下治罪。窦婴赶紧说:“武安侯息怒,灌夫是个粗人,说话口无遮拦,您不用和他一般见识!”籍福也走了过来,他拉着灌夫的手,低声说:“和丞相大人认个错,丞相大人大人有大量,不会和你这个酒疯子一般见识的!”
但灌夫这时候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他甩开籍福的手,大声说:“田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魏其侯府上的一个下人,如今仰仗着陛下的眷顾,就开始肆意妄为,目中无人了,大家尊重的不是你,是你背后的太后和皇帝,要是陛下知道他还有另外一副嘴脸的话,恐怕他到时候连笑的机会都没有了!”灌夫说不出话来了,因为左右已经堵住了他的嘴,田蚡没有手软,不仅杀了灌夫,还把灌夫家族的人全部收拾了,把那些证据也付之一炬。
因为作为横行多年的颍川豪强,灌夫的黑材料要多少有多少,根本就不干净,收拾灌夫不仅可以把自己暗通淮南王的证据毁灭,同时也为颍川除了一害,为自己留下了美名,可田蚡在愤怒中,忘了背后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自己,自己和窦婴的争斗,给了汉武帝刘彻一举铲除窦氏、王氏这两大外戚的最好机会,你说汉武帝会放过吗?
窦婴被腰斩于市后,田蚡也病死了,至此籍福也退出了我们的视线,尽管在《汉武大帝》中,籍福又做了主父偃的门客,但那只是电视剧的演绎罢了。籍福尽管只是历史上的一粒浮尘,但他的处事哲学和做人的见识,都很值得我们去分析和学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