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联建找难题,公益救助来帮忙
-
“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的帮忙,我的儿子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再正常走路了。”近日,在七星关区千溪乡中屯村,78岁的刘传珍远远看见贵州省红十字基金会工作人员吴明凯走进院子,笑着上前相迎,随后进屋又是搬凳子,又是倒水。
“阿姨,你不用客气,我们来看看孙承刚术后恢复的情况。”吴明凯看着屋内屋外忙碌的刘阿姨,连忙叫住她。随即又转向刘阿姨的儿子孙承刚,“恢复得怎么样了,现在应该好多了吧。”吴明凯问。
孙承刚终于可以将右脚放平走路了
今年43岁的孙承刚,由于在10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从此便落下了身体残疾。无法正常走路,只能踮着脚走路,双手也反向弯曲,失去了语言功能,无法正常生活。30年来,孙承刚一直饱受折磨。
今年3月,千溪乡通过党建联建活动,组织干部下基层,千溪乡党委书记周峰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孙承刚的情况,通过和贵州省红十字基金会对接后,知道红十字基金会有乡村疾病医疗救助类各类基金。于是联系到贵州省红十字华夏爱心医疗基金志愿者吴明凯,带着志愿者队伍对千溪乡辖区五个村符合救助对象依法依规宣传救助政策,并对 3 名符合救助的村民进行了医疗救助,孙承刚便是其中之一。
8月,在贵州省红十字基金会的帮助下,孙承刚来到贵州华夏骨科医院,进行了治疗手术,术后效果明显,现在的孙承刚已经能放平脚掌,终于穿上了鞋子,摇摆着正常走路。
30年来,孙承刚一直无法正常走路
“我们正在积极为孙承刚对接第二次手术,现在他能正常走路了, 我们希望通过第二次手术将他的手臂矫正,帮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王迪说。
“今年以来,我乡将组织联建网格化,深入实施‘固本行动’,由组织联建单位和各村社区工作人员混编到网格中,担任网格员和联户长,每周联合走访一次,对走访发现的问题集中梳理、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千溪乡组织委员杨靖表示,希望能继续加强同省红十字基金会的交流合作,持续开展公益救助,为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众解决难题,坚决防范村民因病返贫,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怡
编辑 闵建华
二审 顾野灵
三审 李凯
推荐阅读
- 上一篇: 免费!中医推拿公益活动等你来体验→
- 下一篇: 田楼镇:公益组织爱心接力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