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龙:创新赋予紫砂文化新生命
-
一碧万顷的太湖水荡漾着秀色与灵气,孕育了一方人才、一方文化。从小喝太湖水长大的吴氏陶艺第五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海龙,他创立的“吴氏金鼎”紫砂壶品牌,汇聚着百年匠心、千年文化。他以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工商局的注册商标;以独特的技艺成为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走出国门、享誉世界,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沿途都是掌声和鲜花。
吴海龙出生于太湖之滨陶都宜兴的一个小村,祖祖辈辈以陶为业,抟土为壶。祖父开了百年老字号陶器店,父亲开了陶器作坊,与陶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受前辈影响,吴海龙从小就结陶为伴,以陶为乐。12岁入读初中就开始有模有样跟着父辈制作茶壶。父亲也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在父亲的传授和指点下,20岁那年就正式出道成师。
吴海龙从心底里爱上陶艺。他敬佩陶朱公范蠡,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功成身退,隐居民间,把宜兴的陶文化传扬四方,成为陶业鼻祖,被百姓尊称为陶朱公。数千年过去了,吴海龙深深感受到了周围熟悉而深厚的陶土气息。紫泥的古朴、阳羡茶的清香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他心无旁骛,认真学艺。身居简陋的小宅里,时时传来一阵阵捶泥声,节奏分明,悦耳动听。他勤奋刻苦,埋头钻研。先从最能体现基本功的光器入手,日复一日,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忘却了暮色深沉的夜色,一点灯火伴天明,几声鸡啼驱疲劳。
吴海龙不仅有吴氏传人的紫砂制作天赋,更具日积月累的传统技能与创新精神。紫泥到了他手上,几经捶打和拿捏,便华丽转身,修成正果。那一件件灵动的紫砂艺术品捧在手中,更让他欣喜不已。先辈的精神和气韵穿越了千百年的时光隧道,渗透到年轻的吴海龙身上。太湖之滨的小村庄上不仅有诗情画意的绮丽风光,更有来自他心灵深处的紫砂灵气。他在学艺的道路上接受了名师的指点,并从家中珍藏的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吴德盛、朱可心、顾景舟等历代名家作品中汲取精华。他常常拿着大师壶反复揣摩,茅塞顿开。
他从艺40多年,在寂寞中坚持,传承中创新。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不忽视每一个细节。比如选取紫砂泥料,他从祖传中深知优质的紫砂泥料创作出来的壶吸浮力高、透气性好、稳定性强,色不艳、质不腻。他珍藏了数吨黄龙山紫泥,并将泥料赋予创意,演绎为一件件紫砂壶艺精品,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再比如对作品的塑造,他把对生活独到观察和理解,以及花草鸟虫之精微,都纳入创作视野之中。由此及彼,重在立意,贵在构思,在看似静止的茶壶上提炼出灵性的作品,迸发出思想与情感的火花。有人说,吴大师的作品注重意境,从壶体至壶钮、壶嘴、壶把,相得益彰,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他的作品在国家级专业陶艺比赛中屡获金奖。在2017年在哈萨克期坦世博会上,他的紫砂国礼作品《一带一路》不仅拿下金奖,还被授予特邀紫砂壶工艺美术家称号,成为“一带一路”紫砂品牌亮点和文化使者。
吴海龙还将壶艺和茶道深度融合,使“吴氏金鼎壶”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功能,而且在赏壶品茶后养生健体。捧壶论紫砂,饮茶谈茶道,使壶艺与茶道融为一体,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养生活动。吴海龙制作“吴氏金鼎壶”有自己独特的技艺,成型以后,他小心翼翼地将其干燥到一定程度,进入老窑烧制,其窑温必须保证在1150度以上。其绞泥壶用的是祖传配方,每一件泥在色彩的搭配和份量的分配上都有不同变化。均以纱布包裹数天后打压,而且都是双面绞泥,穿透力非常强,烧制也不容开裂。他仿效苏东坡制作的提梁养生壶,造型高古,壶体与提梁虚实对比,直线干净利落,曲线流畅奔放,静如高僧静坐,吉祥安逸;曲似美女浣纱,流水有声。为进一步促进紫砂文化和养生事业的发展,吴海龙先后创办了“吴氏陶艺”、“吴海龙紫砂艺术馆”和 “吴氏金鼎,吴门婷婷,吴门金鼎,紫砂壶品牌。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由此吸引了海内外无数爱好者的目光。许多人纷至沓来,在传统的饮茶习惯的基础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吴海龙始终不忘家风家训,“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事只怀一颗心”,将他的壶艺和茶道深度融合,把非药物疗法的紫砂养生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境地。
文/朱迅推荐阅读
- 上一篇: 弘扬工匠精神,铸就民族品牌,爱心企业家---郑廷国
- 下一篇: 四川营山县疫情防控组:严抓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