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与古蜀弦歌文化”琴歌雅集活动在成都望江楼公园举行
-
今日华讯网(袁春华) 4月14日下午,“薛涛与古蜀弦歌文化”琴歌雅集活动在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吟诗楼举行。本次活动以弘扬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充分展现古蜀弦歌文化的艺术魅力,成为彰显蜀都厚重文化底蕴的又一重要窗口。
活动由成都薛涛研究会、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和歌以素弦琴歌工作室、贺兰泽琴歌实验班联合主办。成都薛涛研究会秘书长汪辉秀副研究员、琴歌演唱研究者贺兰泽先生、四川师范大学李松兰教授、琴律琴史学者范玉梅老师、电子科大的梁和生教授、丙戌金石书画研究会理事周渝霞女士、青年辞赋家吴明丽女士、青年舞蹈家刘晓雯女士、川师大舞蹈研究生赵芡、插花艺术家竹子老师、青年画家杨帆老师以及成都薛涛研究会会员、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工作人员、贺兰泽琴歌实验班、川师大古琴艺术社团以及古琴弦歌爱好者等嘉宾参加了此次活动。
琴歌,即抚琴而歌,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琴歌融合歌唱与古琴的韵味,是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集文学、歌唱和器乐于一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琴史-歌声》中曾记载“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现存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曾经是“孔子皆弦歌之”。这些记载说明古人喜欢和着琴、瑟歌唱,这种形式又称为“弦歌”。唐宋时期,名家辈出,文人雅士常常借琴歌抒情言志,更将琴歌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在古蜀弦歌文化学术沙龙上,沙龙主讲人汪辉秀做“薛涛与古蜀弦歌文化”主题发言,提出薛涛引、化用《蜀国弦》的诗句及其理解,引出历代诗人有关《蜀国弦》的诗作,并评论《蜀国弦》对巴蜀山川、风俗民情的描绘,高度评价了薛涛对古蜀弦歌文化的贡献。四川师范大学教师、琴歌演唱研究者贺兰泽先生介绍了“弦歌文化”的发展历史和脉络,以及吟、诵、唱、歌、咏、叹等主要表现形式。青年辞赋家吴明丽女士则从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出发,探讨古蜀弦歌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唐诗中的演绎,对巴蜀人物山川的赞誉,并提出古蜀弦歌文化对成都文化、对成都青年的积极影响,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古琴、 弦歌 、琴曲、 琴诗等历史背景 ,呼吁广大成都青年传承和发扬薛涛文化、古蜀弦歌文化,为成都打造音乐之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贡献力量。
琴声幽远,歌声缥缈,在古琴声的伴奏下,歌以素弦琴歌班的古琴爱好者现场吟唱薛涛诗《棠梨花和李太尉》、《柳絮咏》、《鸳鸯草》以及贺兰泽创作的《叹薛涛》等琴歌曲目,歌声与琴声仿佛带人穿越到千年之前。
活动现场,“歌以素弦”琴歌工作室贺兰泽老师和与会嘉宾进行了弦歌演唱及互动教学,力图再现杜甫笔下“锦城丝管日纷纷”、“喧然名都会”的音乐盛景。推荐阅读